在广西外国语学院,每年都会走出一批批优秀的毕业生,他们如同闪耀的星辰,在世界各地绽放光芒。2019级法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张妍婧,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星。从校园里的勤奋学子,到法国马赛的汉语助教,再到阿尔及利亚光伏项目一线的法语翻译,她始终践行着自己的人生格言:“与其羡慕别人的光芒,不如点亮自己的灯”,如今,这盏灯不仅照亮了她自己的人生道路,更为中法文化交流和“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了温暖而坚定的光芒。
校园时光:夯实基础,全面发展
2019年秋天,怀揣着对法语的热爱,张妍婧踏入了广西外国语学院欧美语言文化学院的校园。作为班长,她不仅在学习上勤奋刻苦,更在班级管理中展现出卓越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在她的带领下,班级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团结向上的班风。
四年来,她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先后获得“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词汇竞赛非英语专业组三等奖、“外研社”国才杯写作大赛校级二等奖、广西翻译大赛特等奖等多项荣誉。在专业学习之外,张妍婧还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作为学院学生会文艺部骨干,她多次组织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作为志愿者,她服务过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大型国际活动。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她的校园生活,更为她日后从事跨文化交流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党员本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妍婧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校期间,她积极参与党组织生活,主动承担志愿服务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张妍婧同学身上有一种特别的使命感”她的党支部书记这样评价,“她总是把个人发展同国家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特质在她毕业后的职业选择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无论是远赴法国推广汉语教育,还是投身“”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她都把“讲好中国故事、服务国家战略”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023年毕业季,当张妍婧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本科优秀毕业生时,她在获奖感言中说道:“这个荣誉不仅是对我过去四年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征程的鞭策。作为一名外语人,我们要做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做国家需要的螺丝钉。”
法国岁月:文化使者,传递友谊
2023年秋,张妍婧通过严格选拔,成为法国马赛学区的一名汉语助教。在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的多所中小学里,这位来自中国的年轻教师用她的热情和专业,为法国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
“刚开始有些学生连‘你好'都不会说,”张妍婧回忆道,但通过设计趣味性课程,组织文化体验活动,孩子们渐渐爱上了汉语。在她的课堂上,法国学生们不仅学习汉语,还体验剪纸、书法、包饺子等中国传统文化。她策划的“中国日”活动成为当地学校的特色项目,吸引了大批师生参与。最让张妍婧自豪的是,经过一年的教学,她所教授的300余名法国学生中,有超过三分之一通过了HSK一级考试,更有5名学生获得了“汉语桥”比赛地区奖项。“看到法国孩子们用中文演唱《茉莉花》,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文化交流的力量,”张妍婧动情地说。
非洲征程:专业翻译,助力建设
2024年,张妍婧加入中交一公局集团西安金路工程有限公司,担任法语翻译,参与阿尔及利亚780MW光伏电站建设项目。这个北非国家阳光充足,但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项目建设面临诸多挑战。作为项目核心翻译人员,张妍婧不仅要完成日常会议口译、文件笔译工作,还要深入施工现场,协助解决各类技术问题。“最困难的是专业术语的准确传达”她回忆道,光伏电站涉及电气、土木、机械等多个领域,每个专业都有大量术语。为此,她白天工作,晚上查阅资料、建立术语库,在短短两个月内就掌握了项目所需的专业知识。
在项目施工高峰期,张妍婧主动请缨驻场阿尔及利亚6个月。沙漠地区的高温、频繁的沙尘暴、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都没有动摇她的决心。一次,在关键设备安装过程中,中法双方因技术标准理解不同陷入僵局。张妍婧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不仅准确传达了双方意见,还提出了建设性解决方案,最终促成了共识。
“小张不仅是个好翻译,更是项目组的‘润滑剂'。”项目经理如此评价,“有她在,我们的国际合作顺畅多了。”截至2024年底,张妍婧累计完成100余份技术文档翻译,总字数超过20万字,为项目顺利推进作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已经毕业,张妍婧始终心系母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经常通过线上方式与学弟学妹分享职场经验。“广西外国语学院给了我追梦的翅膀,”她说,“我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同学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如今,张妍婧依然坚守在国际工程一线,用专业能力搭建中外沟通的桥梁。从广西到法国,从欧洲到非洲,这位年轻的外语人用自己的经历证明:掌握一门外语,不仅能改变个人命运,更能服务国家战略,促进文明互鉴。正如她最喜欢的那句话——与其羡慕别人的光芒,不如点亮自己的灯。而张妍婧正用她的实际行动证明:这盏灯,足以照亮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