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响应国家号召,服务乡村教育、传承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2025年7月12日至18日,广西外国语学院欧美语言文化学院“红翼”实践队奔赴广西河池凤山县长洲镇那拉村,开展为期7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们走进田间地头、探访老党员、开设多语课堂、直播助农带货,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展现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多语课堂进乡村,童心筑梦向未来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更是打开世界的钥匙。实践队员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那拉小学为60多名孩子带来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趣味语言课程。通过情景对话、文化拓展和互动游戏,孩子们从羞涩不敢开口到踊跃举手发言,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看到他们一点点突破自己,我深刻感受到教育的力量。”一名队员动情地说。
除了语言课堂,队员们还带领孩子们开展手工创作。彩纸折叠的飞机上,写满了孩子们的梦想:“我想当科学家”“我要环游世界”“我要走出大山看看”……一架架纸飞机承载着童心与希望,在乡村教室中放飞。
红色基因永传承,老党员讲述峥嵘岁月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那拉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周琳富的带领下,实践队拜访了村中老党员。泛黄的“光荣之家”牌匾下,老党员们用质朴的语言讲述着艰苦奋斗的往事。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奶奶,曾是民兵队员,她为队员们清唱了一首革命老歌,歌声悠扬,仿佛将大家带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的故事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命印记。”队员们感慨道。老党员们的坚定信念与无私奉献,深深触动了每一位青年学子,激励他们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
电商助农拓销路,科技赋能产业兴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实践队创新采用“短视频+直播”模式,为那拉村特色农产品“带货”。直播累计吸引超2万人观看,桑叶鸡、桑叶蛋等产品备受关注。“没想到大学生也能帮我们村卖货!”村民们的笑容里满是惊喜。
队员们还深入桑蚕养殖户调研。周琳富书记介绍,那拉村依托800多亩桑田,发展桑叶鸡、桑叶蛋等特色产业,未来还将建设全自动化鸡舍,开发桑叶茶、桑丝护肤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缅怀英烈铸忠魂,青春誓言映初心
实践尾声,队员们前往凤山县革命纪念馆,在县委编办绩效办主任陆璐的带领下,与当地党员一同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铿锵誓言回荡在纪念馆内,彰显着青年一代的信仰与决心。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队员们肃立鞠躬,敬献百合,表达对英烈的深切缅怀。
7天实践,汗水与收获交织。乡村的星空、孩子的笑脸、老党员的叮咛、电商助农的成果,都成为“红翼”青年最珍贵的记忆。山路蜿蜒,烈日灼人,却挡不住青春的脚步。队员们用知识播撒希望,用行动践行责任,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未来,这支年轻的队伍将继续振翅高飞,奔赴更远的山海,在为中国式现代化奋斗的征程中,书写更加绚丽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