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大讲堂】武汉大学包向飞教授给我院德语系师生 带来“基于几种主要的道德哲学对尼采幸福观的审视”主题讲座

时间:2025-09-19 来源:欧美语言文化学院

2025年9月15日上午,我院在时习楼A101顺利举办“基于几种主要的道德哲学对尼采幸福观的审视”的专题讲座。讲座邀请到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翻译协会副会长包向飞主讲,包教授从多元道德哲学视角出发,通过多种道德哲学视角的交叉审视,对尼采的幸福观进行了深入剖析和重新阐释,为理解尼采的幸福哲学提供了全新思路。

包向飞教授从几种主要的道德观出发:美德 (德性)伦理学、 功利主义伦理学和义务伦理学,结合儒家的美德“孝”来探讨“德行”和“快乐”的关系。并以上述几种道德哲学为背景,阐释了尼采对基于理性和自由意志的幸福观的批判。包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阐释了还原主义的概念以及为何尼采的幸福观是还原主义的,“尼采的幸福并不被一种既定的事物所阻碍, 它可以凭借所有的事物前行。就不具有确定的目标而言, 尼采的幸福观是灵活的。”

最后包教授解释了“迷醉”在尼采的艺术观和美学观里扮演的重要角色,尼采看重的是力量的上升和充满的感觉, 因此苏格拉底的 “幸福等式” (理性 = 美德 = 幸福 (Vernunft = Tugend = Glück))必须被坚决地反对, 因为它压抑本能的力量。

包教授总结道:尼采意义上的美德并不基于理性沉思和意志自律,因此他的幸福观在根本上有别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康德。尼采的美德观在某种意义上也有形式主义倾向,因为他对美德没有进行任何内容 (目标) 上的规定,这一点也构成他和儒家伦理的区别。

讲座最后,包教授和师生就讲座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同时对学生关于哲学中存在与思想的关系进行答疑解惑。这种从多维度审视尼采幸福观的研究方法,不仅丰富了尼采哲学的研究视角,也为现代人在复杂社会中寻求真正的幸福和生命意义提供了深刻启示,给予全体师生以深刻启迪。

 

一审:苏兴遥 二审:黎国芳 三审:梁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