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译促融,以言传道——欧美语言文化学院教师服务国际交流的实践与担当

时间:2025-06-06 来源:欧美语言文化学院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语言服务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纽带。近年来,欧美语言文化学院充分发挥外语学科优势,组织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各类国际会议、学术论坛的翻译服务工作,以专业能力搭建沟通桥梁,以语言魅力促进文明互鉴,展现了高校教师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

专业赋能:打造高质量语言服务团队

为提升翻译服务质量,欧美语言文化学院专门成立了“国际会议翻译服务团队”,积极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南宁国际民歌、中越青年大联欢、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第四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中国藤球公开赛、东盟国家防范动植物疫病跨境传播培训班、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国际活动提供过翻译服务。

文化使者:在翻译中传递中国声音

除了语言转换,欧美语言文化学院教师更注重在翻译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欧美语言文化学院韦陈华副教授在翻译贵港荷城典故时,巧妙融入相关历史典故,使外国代表不仅理解了技术要点,更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对话。

教研相长:以实践反哺人才培养

这些国际翻译服务经历,也成为欧美语言文化学院创新人才培养的宝贵资源。参与过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中国藤球公开赛的梁敏娜老师,将实战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开设了“译术家”工作坊,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教师们的实战经验让我们的课堂更'接地气'。”英语专业学生李碧琳说,“老师分享的现场应变技巧,对我们参加各类翻译大赛帮助很大。”近年来,欧美语言文化学院学生在“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

担当作为: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

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欧美语言文化学院教师参与的国际翻译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传统的经贸、科技领域,逐步扩展到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议题。在去年举办的“东盟国家防范动植物疫病跨境传播培训班”上,欧美语言文化学院5位教师组成的翻译小组,连续工作12小时,确保了中国防范动植物疫病研发成果的准确传播。

欧美语言文化学院以语言服务架设文明互鉴之桥,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高校担当。从中国—东盟博览会到世锦赛等国际舞台,学院教师以专业素养诠释中国故事,用文化智慧促进民心相通。通过“译术家”工作坊等创新实践,构建了“教学-实践-竞赛”的育人闭环,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学院将继续深化语言服务内涵,拓展国际合作维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征程中贡献语言智慧,让世界听见更清晰的中国声音,感受更生动的中国文化,见证更开放的中国姿态。

一审:苏兴遥 二审:黎国芳 三审:梁淑辉